清代茶产业
进入清代,茶文化开始走向世俗,深入到千家万户,与人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茶馆大兴,茶饮被大力推广。对外,茶叶以贸易形式迅速走向世界,一度垄断世界茶叶市场,中国人的饮茶礼仪也逐渐传向世界各地。
清代前期,早在鸦片战争前,中国茶就风靡世界。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出口继续上升,1886年出口达268万担,创历史最高纪录。中国茶以大宗贸易的形式迅速走向世界,曾一度垄断了全球市场。但好景不长,此后中国茶的出口量又盘旋下降,海外市场逐渐被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以及日本等国所取代。
万里茶路
万里茶路是横跨亚欧大陆的“中俄茶叶之路”,南起福建武夷山,茶叶首先集结到汉口后,分为两条主要路线;京汉铁路通车后,汉口的茶叶输出又增加了一条更为便捷的途径,即通过铁路运至华北,再由驼队输往蒙古和西伯利亚,并由此形成了一条由南到北经西伯利亚直达欧洲腹地的国际性茶叶商路。万里茶路是继丝绸之路之后又一条国际商路,虽然其开辟时间比丝绸之路晚了一千多年,但是其经济意义以及巨大的商品负载量却是丝绸之路无法比拟的。正因为如此,17世纪的这条“万里茶道”被喻为联通中欧商贸友谊的“世纪动脉”。
清代的茶馆茶庄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茶馆行业最为鼎盛的时期,各类茶馆遍布城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公共场所,是社交活动和休闲娱乐的中心,谱写了近代绚丽多彩的茶馆文化。
清代我国城乡各地茶馆遍布,买卖茶叶的茶庄、茶行、茶号也纷纷出现。杭州翁隆盛茶号创建于1730年,以专售“三前摘翠”(春前、明前、雨前)的西湖龙井茶而极负盛名,上海汪裕泰茶号则以专售安徽的红茶、绿茶而闻名。
清代宫廷茶事
清朝历代皇帝爱茶嗜茶,宫廷饮茶之风盛行。宫廷内务府专门设有“御茶房”,其中康熙、乾隆两皇帝以嗜茶闻名,乾隆皇帝尤其酷爱饮茶,有许多关于乾隆皇帝嗜茶的传说故事。乾隆帝还写下了不少赞美茶、水、茶具的诗文。
清宫设有茶库,每年收取进贡名茶30多种,每种各数瓶、数十瓶至一百余瓶。乾隆首倡了重华宫茶宴,每年于元旦后三日举行。之后在重华宫举行的茶宴有六十次之多,由此使得清代整个上层社会品茶风气盛行,更影响到民间。
清代民间茶事
清代民间茶事中浙江江山《茶会碑》深具代表性。《茶会碑》为民间集资施茶而会盟的碑记,镌于清乾隆二十四年,原立于浙江省江山万福庵。这是我国清初民间茶事活动的重要资料。茶会碑记录了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至乾隆二十四年(1759),江山万福庵住持月朗等僧俗“聚资施茶行善,以济行人”之事。中国旧时多在大道旁设茶庵,为路人歇脚解渴提供方便,江山万福庵即为茶庵之一。